近来,媒体屡屡报道消费者维修家电维修时遭遇高收费的现象。如今,家电维修市场高收费、乱收费的宰客现象愈演愈烈,修理家电成了不少消费者的心中之痛。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行业准入标准和收费标准的缺失助长了家电维修市场的宰客之风。唯有明确和完善相关准则、规范,方可肃清家电维修市场的不正之风,保障消费者权益。
家电维修乱收费成常态
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个降温的过程,随着冬季的来临,不少家庭开始使用空调或者电暖气的制热功能来取暖,家电故障也开始多发,这也使家电维修市场繁忙起来。但家电维修并没有如消费者想的那样称心如意,高收费、乱收费的等欺诈行为也开始屡屡发生。
日前有报道称,天津一消费者家中空调制热出现问题,维修时被告知加热器损坏需花费300元来进行更换,相当于空调原价的五分之一,但实际上经业内人士检查发现加热器无需更换只需70元修理费进行维修即可。笔者也曾遭遇这种高收费的情况,本来只需几十元修理的电脑风扇却被告知需进行更换,而花费200元。如此种种也暴露出了家电维修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
现如今,家电维修已然成为不少消费者心中的痛,大到彩电、冰箱冰柜、空调,小到电脑、手机,只要出了问题自己又束手无策,只好拿去家电维修市场找所谓的“专业”人士进行修理。这些家电也便成了不法商家赚钱的工具,高收费、乱收费已成为常态,修个液晶电视开机费动辄就上百,排出一个故障收几十也行,收几百也是它,甚至上千也还是一样。或者将轻微的故障夸大为必须更换配件的“灾难”,面对消费者毫不心慈手软。消费者只能感叹,家电买得起,修不起。“东西坏了,不要修,还不如卖了再买新的。”
此外,现如今的家电维修市场,真正具备从业资质的少之又少,服务水平和质量也层次不齐,甚至会出现修完很快又坏的恶性循环。面对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消费者,维修商的话便成了“专业”,砧板和鱼的地位可见一斑。
是谁纵容了商家的宰客行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家电维修高收费、乱收费的现象?
首先,高额利润的驱动。举个例子,修一个电脑电源收费差不多几十元上下,算上工时、材料等成本,商家利润只有10到20元,而如果商家让更换新电源,那就能赚50至70元甚至上百元,而且维修耗时耗力,更换设备配件又简单利润又高,这才是商家只换不修的根本原因。如果更换的配件是没有质量保证的劣质产品,那利润更高。就算消费者找上门,维修商就会有另一番说辞。这种维修市场背后的灰色利益,是家电维修乱象的最大驱动因素。
其次,家电维修行业并没有一个规范的收费标准。没有了收费标准这种条条框框的约束,那维修商便可以随心所欲漫天要价,同样的故障可能在这家收费100元,到另一家变成了150元。而且家电维修行业也缺乏严格的准入标准,维修人员鲜有从业资质,可能只是拆装过几次家电就可以上手进行“维修”。特别是没有登记注册的维修点或是假冒知名品牌维修黑网点更是随意标价、乱收费,,维修质量也难以过关。
再次,消费者专业知识的缺乏给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而淡薄的维权意识也是对这种宰客行为的纵容。
很多消费者面对家电故障一筹莫展,对维修人员的说辞奉为真理,就算明知其中有鬼,没有专业知识也无力辩驳,最后只得妥协。一旦出现价格欺诈行为,消费者又可能因为取证困难,涉及金额不大等原因,选择忍气吞声,吃个哑巴亏。如此,不法商家便抓住了消费者的软肋,将宰客行为愈演愈烈。
对于家电维修行业的价格欺诈,监管部门也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理,消费者维权不给力,监管部门就很难介入,就算介入也会因为缺乏充足的证据和处罚标准而难以收到切实的成效。
亟待出台重典为商家带上金箍
遏制家电维修市场的欺诈宰客之风,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具备基本常识和法律知识,能有效防范一些无谓的损失和纠纷。比如,家电“三包”有效期内出现故障。根据“谁销售谁负责”原则,应该到销售店、到品牌定点维修中心进行维修,切勿相信街头巷尾散发的传单和小广告。对超过三包有效期时维修家电还要谨慎选择有从业资质的维修商家和维修人员,上门维修师傅,有权要求出示相关资质证。此外,进行维修前要先了解一下收费的项目和收费的标准,需要维修人员上门服务的更应该事先谈好劳务费用,避免事后因价格产生纠纷。遇到价格欺诈应保存好证据,及时投诉维权,莫要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否则受到损失的还是消费者自己。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电维修市场之所以乱象丛生,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行业准入标准、服务收费标准和违规处罚标准。出现欺诈现象往往无据可查、无法可依,难以进行有效惩处。因此,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法规和行业准则已刻不容缓。目前不少地区已经着手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加大对家电维修业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家电维修价格欺诈行为,将立即予以重罚。对于家电维修市场的乱象应进行全面的整顿,排查不法商家和从业人员,对于违规者重典惩治,肃清风气。还应当加强行业管控,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引导家电维修行业转变靠高收费、乱收费等价格欺诈获利的经营模式,转向靠产品和服务质量取胜的轨道上来。
相信,随着各地相关法规、准则的出台,家电行业的宰客现象会逐渐得到遏制,消费者的地位和权益也会得到有力保障。
以上信息都是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信息,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