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而浦之前,包括伊莱克斯等在内的外资家电品牌也曾尝试通过将品牌及销售全权外包给国内零售渠道来降低成本、占领市场。这种外包形式无形的降低了生产企业的市场销售压力、将压力转嫁到零售渠道身上。
如果说外包销售的企业是为了降低其承担市场压力的举动,那么外包生产业务则为企业节省了更多成本: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液晶电视外包生产业务将占到全部生产业务的40%左右,这其中大多来自日系企业。 包括索尼、夏普、松下、东芝、日立等在内的日系家电企业在2011年齐齐来了个滑铁卢,数百亿的亏损让日系企业哀鸿遍野,这也被视为日本正式推出全球家电阵营的标志。年报一出,包括索尼、夏普、松下等在内的企业便开始做这种战略改革,以期在下一次季报出炉时有个好成绩,这其中,外包生产业务成了重中之重。
索尼在第三财季季报出炉之后就彻底放弃了其与三星合资的面板厂,并将大部分电视生产业务外包,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的压力;松下已将2012年的部分液晶电视面板生产外包奇美,这是松下首次向台湾制造商采购平板面板;夏普也表示将把32英寸以下的普及型机种以海外工厂、委外代工方式为主,自身将专注于发展60英寸、70英寸的大尺寸液晶电视产品。另一日系企业日立则宣布,将在今年9月份之前实现液晶电视生产业务全部外包。换言之,9月份以后日立将不再自己生产任何一款液晶电视,而只是享有“日立”品牌的所有权。
日系企业集体选择生产业务外包的意义何在呢?
首先是来自生产成本的压力
近年来随着产品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提升,企业在产品生产环节上注入的资本呈现上升趋势。外包生产业务则是将这一切的压力都转嫁给了代工企业,不管是原材料涨价还是用工成本的增长,压力都将由代工企业来全部承担,外包企业只需要抱着自己的品牌坐等利润上门。这一做法在时下家电产业利润越来越低的市场环境下,对企业百利而无一害。
其次是终端市场消费疲软带来的压力
终端消费市场表现疲软是企业巨亏的一大主因,而企业选择将销售业务外包则更多的是考虑到该因素。以惠而浦为例,将销售任务外包给苏宁电器,由此一来,不管终端消费市场如何表现,惠而浦本身都将不用再承担结果和压力,成功的将这种压力转嫁在苏宁电器身上,而苏宁则会为了成功的完成双方关于销售成绩的协议来利用各种促销政策刺激消费,这其中所产生的成本压力和缩小利润空间带来的影响,惠而浦都不用承担。 外包销售业务的意义就在于此:只享用利益,而不用考虑压力。 既然如此,那么将生产及销售业务外包就能让外资家电企业高枕无忧?事实并非如此。
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