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1日,中国A股市场几家主要的厨电企业已经相继发布了其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报告,这些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当前厨电行业的整体运营状况。从整体上来看,厨电行业依然面临着“增长的压力”,这一趋势在多家企业的财报中均有体现。
首先,从已经发布的财报内容来看,老板电器在前三季度实现了73.96亿元的营业收入,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有所下滑。同样,华帝股份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45.75亿元,虽然同比有所增长,但在第三季度单季,其营业收入为14.7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也略微下滑。这一趋势表明,即使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也面临着增长乏力的挑战。
此外,其他几家厨电上市公司,如浙江美大、亿田智能、火星人和帅丰等,其营收降幅更是显著。具体而言,这些公司的营收降幅分别达到了48.16%、52.45%、35.15%和49.76%。这些数据无疑进一步证明了当前国内厨电市场的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然而,在关注这些“过往”市场总结的同时,外界其实更加关注的是厨电企业的未来增长模式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厨电企业的业绩增长仍然广泛依赖于新房市场。然而,今年前三季度,国内住宅竣工面积累计下降了23.9%,这无疑给厨电企业的业绩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房地产市场大概率不会复现过去那种高增速的态势,因此,厨电企业需要重新构建增长曲线,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短期来看,国家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为厨电行业提供了一枚催化剂。数据显示,9月单月我国油烟机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3%,燃气灶同比增长了37%,这一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从需求释放周期来看,以旧换新只是加速了烟灶品类需求的提前释放。因此,业内人士对于这一政策是否会透支市场未来需求表示了担忧。
而从长期来看,厨电企业的增长转型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厨电企业需要实现横向的品类多元化。在过去国内房地产高增长的时期,诸如方太、老板、华帝等厨电企业凭借专业化和品质化奠定了厨电行业的高毛利模式,构建了市场竞争的“小院高墙”。然而,近年来这种模式开始受到冲击。除了传统布局有厨电业务的美的、海尔以外,诸如海信、格兰仕、康佳、惠而浦、长虹、创维、A.O.史密斯等厂商也均在完善自身的厨电布局。厨电已经成为各大厂商完善“家”生态场景的必然选择。因此,厨电企业将面临存量市场和竞争加剧的双重考验。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近年来方太、老板电器、华帝等厨电企业明显加速了品类扩张的步伐。除了集成灶、洗碗机、净水器等自然归属于厨房空间的产品外,方太和老板还将触角延伸至冰箱这一大白电品类。在近期举行的“方太2024幸福洞见大会”上,方太推出了重磅产品——睿隐系列冰箱,这也宣告了厨电企业向综合家电品类拓展的渴望。
在很大程度上,品类的多元化有助于帮助厨电企业平滑业绩和利润的波动。从今年三季报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单一倚重集成灶品类的企业受到市场冲击时的跌幅明显高于拥有更多品类布局的企业。虽然集成灶企业在房地产红利期的业绩增长令人艳羡,但处于市场波动期时,其跌幅也被成倍放大。而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持续稳定的经营状态无疑要好过“过山车式”的发展。
另外,当前方太、老板电器等专业厨电企业的体量已经达到了百亿级规模,华帝则在60-70亿之间。然而,那些布局有综合品类的企业可以利用集团顶层的协同布局实现厨电业务的更好更快发展。例如,2024上半年海尔厨电业务全球收入达到了202.75亿元。即使将厨电业务板块视作集团“短板”的海信,其2023年的厨电业务营收也达到了百亿规模。另外,美的的厨电业务营收虽然并表在消费电器类目中,但以其实力而言,保守估计其厨电营收不低于海尔。更完善的品类布局将有助于厨电企业获得更好的业绩增长支撑。
此外,面对当前国内市场的存量瓶颈问题,拓展海外市场正在成为厨电企业“为长远计”的新发展路径。例如,早在2017年老板电器就举办了相关国际化发布会并宣布要开始全面布局海外市场。同时,在其年报报表中,境外地区也作为子科目开始进行披露。2024上半年老板电器境外收入为2869.37万元,同比增长3.67%,占总营收的比例虽然仅为0.61%,但对于其长远发展而言却是重要的一步。正如家电业内分析人士所言:“未来厨电产业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企业打市场的顺序可能不同,但不介入海外竞争的企业很难真正做大做强。”因此,对于厨电企业来说,拓展海外市场不仅是应对国内市场饱和的策略之一,更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