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
日本电子业标杆企业索尼公司6日宣布出售笔记本电脑业务,拆分电视机业务,并在海内外裁减约5000名员工。索尼声称此举有助于公司加快转型,但许多市场观察人士认为索尼电子王国“重建”的力度仍然不够,复兴前途未卜。
断臂求生
电视机是索尼的发家之本,笔记本电脑也曾是索尼的重要利润来源。放弃和调整这两大块业务,实在是因为昔日强项不仅成为索尼的财务包袱,更是妨碍索尼迅速转型的障碍。在电视机业务方面,索尼已经连续9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7000亿日元(约合68.6亿美元),2013财年预计新增250亿日元 (约合2.45亿美元)赤字。
以“VAIO”为主打品牌的索尼个人电脑虽然曾在2010财年创下870万台的销售新高,但近年在平板电脑和中韩同行的合力冲击下,VAIO销量锐减,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份额也降至不到2%,可以说已成为一块“鸡肋”,且随时有重蹈电视机业务覆辙的可能。
索尼同一天公布的财报显示,受出售笔记本电脑业务等影响,2013财年(2013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预计将出现1100亿日元(约11亿美元)的亏损,这将是索尼连续两年出现经营赤字。
索尼公司总裁平井一夫在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索尼今后将把主营业务集中到智能手机,游戏机,数码影像感应器三块领域,争取在2014财年实 现扭亏为盈。但对于是否考虑出售赤字大户的电视业务,平井不置可否,只是强调索尼将通过强化4K等高附加值电视机生产,力争摆脱赤字泥潭。
索尼“独败”
索尼当前的困境固然部分源于日本电子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普遍困境,但更大的原因得归咎于索尼在转型上的犹豫和迟缓。相比其他日本电子巨头,索尼的经营战略调整落后一大圈。
数字家电“大众商品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冲击传统电子产品,未能推出“随身听”、“iPhone”等引领时代的新产品……这些都是日本电子巨头们的共同烦恼和短板。但与索尼相比,其他电子巨头危机感更深,转型更及时,对电视等“夕阳”业务的切割更果断。比如,日立,东芝将经营资源集中于铁路、电力等重机和基础设施需求领域;富士通、NEC则专注于面向企业的IT系统服务;与索尼家电产品结构最相似的松下,几年前就开始将产品从面对消费者转向面对企业,汽车配件、材料、智能化住宅等成为松下主要营业利润来源。
实际上,受益于业务调整和日元贬值,日本主要8家电子公司中,除索尼外,其他7家2013财年预计纯利润均为黑字。其中,日立2013财年营业 利润有望取得23年来的新高。松下在2013年4至12月的纯利润也有望创新高。夏普借助中小型液晶屏的热销,也有望实现3年来纯利润首次由负转正。《产经新闻》7日辛辣指出,索尼是“一家独败”。
前途险阻
对于平井一夫列出的今后战略重点,市场并不十分看好。索尼今后将把主营业务集中到智能手机,游戏机,数码影像感应器三块领域。但在这些领域,有迹象表明索尼面临很大竞争压力。
智能手机方面,苹果、三星占据半壁江山,中国等自主品牌异军突起,索尼2013财年智能手机出厂数量从当初预计的600万台减少到400万台,今后更无法保证持续成为公司利润牵引力。新推出的PS4游戏机目前在海内外反响不错,但游戏机产业整体正在承受智能手机游戏、云游戏带来的持续冲击。
索尼公司的营业结构中,电子产品占全部销售额的60%以上,但以2012财年为例,6成营业利润来自银行、保险等金融业务,影视、音乐等娱乐业务也能继续维持黑字。
产品结构与销售利润比重的扭曲,拷问着索尼是否应坚持“电子巨头”的昔日冠冕。毕竟,不论哪个行业,获得盈利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