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历时4年的“家电下乡”政策将于今天正式告别“舞台”。
这个时间跨度漫长的拉动内需的惠民政策,究竟表现如何?昨天,记者从浙江省商务厅获悉,根据浙江省家电下乡信息系统数据,从2009年2月1日家电下乡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截至2012年12月末,全省已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033.2万台,实现销售额255.3亿元,补贴兑付额达到30.1亿元。可以说,交出了一份不错答卷。
空调、彩电、冰箱累计销售排前三
“31号晚上,我们将会撤下卖场内所有跟家电下乡有关的标识。”昨天,杭州苏宁电器庆春路旗舰店内已经几乎找不到家电下乡产品,杭州苏宁电器市场部的张经理告诉记者,苏宁电器已经在11月底到今年元旦假期期间,将所有的家电下乡产品清库完毕,目前各家门店内家电下乡产品库存仅在5台以内。
记者又咨询了几家电器商场,工作人员都表示临近政策截止日,消费者和厂商都没有出现政策结束前的抢搭“末班车”的热潮。
尽管收尾时显得有点“冷清”,但是家电下乡政策确实给力。据浙江省家电下乡信息系统数据,截至2012年12月末,全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033.2万台,实现销售额255.3亿元。其中,2012年销售量438.1万台,销售额112.6亿元。
分产品看,空调、彩电、冰箱比较受农民消费者欢迎。至2012年12月末,全省家电下乡空调、彩电、冰箱累计销售排名前三位,销售额分别达到约74.12亿元、70.64亿元59.47亿元,销售量分别达到268.5万台、270.3万台和273.6万台。洗衣机、热水器、计算机、微波炉、抽油烟机、电磁炉、手机等产品,依次排名第4~10位。
家电企业:确实从政策中受益
最近几年,家电下乡产品占公司销售产品的比重约在40%~50%,政策推动效应十分明显。”昨天,杭州华日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敏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他告诉记者,由于家电下乡政策推广的知晓度很高,而且高达13%的补贴也让消费者受惠明显,因此这几年政策深得县乡城市为主体的三四级市场消费者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快加成熟了农村市场,带动了中标企业的销量和市场开拓。华日冰箱有50~60个品种的产品中标家电下乡产品,极大地拉动了公司今年的产品销量。
从第一年16个型号的产品中标,到政策结束前的100多个型号中标,星星集团也深深感受到了这股政策“正能量”。星星家电产业总公司国内营销中心营销管理部部长刘伟杰告诉记者,这几年,他跑了很多以往从没跑过的市场,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三四级市场。
在市场不断拓广的同时,星星集团的冰箱和冰柜产品,近5年平均每年达到20%以上的销售增幅,卖出了500多万台的销量,这是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也有不少声音担忧一旦政策退出,这些家电企业前几年的快速增幅会不会停下脚步。孙敏华表示,政策的退出短期内肯定会有影响,但政策结束之后,更有利于家电企业回归市场,回归价格机制,所以政策取消并不是坏事。
倒逼企业“苦练内功”
相比取得销售期内取得的销售成绩,业界更为关注“后家电下乡时代”浙江家电企业的应对。
浙江省家用电器协会相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电下乡政策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出台的,当时企业的出口严重下滑,家电下乡的目的是要消化行业的过剩产能,同时促进内需。
不过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几个问题,如大幅的补贴促使消费者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而部分依赖家电下乡政策的中小企业产能未被淘汰,行业在政策退出后依旧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同时,随着政策效应退潮,三四级市场上的售后服务等可能留下“后遗症”。
孙敏华表示,随着家电下乡政策退出,可以预期一批依赖于政策的中小企业被“洗牌”,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倒逼机制,尽管投入巨大,但是在技术、团队、品牌、营销等方面进步比以往更快。比如冰箱的能耗,已经从以前的每天1.5度降到了目前的0.5度左右。
刘伟杰也表示,企业对政策到期早有准备,如节能惠民等政策仍在延续,他们很早就开始改打“节能牌”,“接力效应”也在逐渐显现。
拉动内需尚需“第二棒”
从此前结束的“以旧换新”,到刚刚退出的“家电下乡”,再到仍在执行的“节能惠民”,核心词均离不开“拉动内需”这一终极目标。
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确实成了家电行业补贴政策最终交出靓丽答卷的动力源。对消费者来说,家电下乡政策只是在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时“推了一把”,真正的消费还是来自于消费者自身的需求,如果没有需求,国家给再多补贴他们不会买。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今年商务部将围绕绿色消费、热点消费等方面,正研究出台新的消费刺激措施。研究范围包括怎样加强扩大消费的市场规划,特别是城镇化建设中扩大消费。显然,商务部已经考虑“第二棒”问题了
这样的表态,已经明确提示家电企业,“推一把”的政策仍然会有,这回将指向于“绿色消费”和“城镇化”。因此,如何甩掉单纯依赖政策补贴这根“拐棍”,而注重技术、创新、服务、品牌,解读好“绿色消费”和“城镇化”等关键词,可能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以上信息都是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信息,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你删除!